講者簡介
莫毅明教授
香港大學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(數學)及數學系講座教授
講座
時間:12月15日(星期四)|16:00 – 16:40
地點:演講廳
古典幾何源於希臘, 以歐幾裡得約 300BC 的著作《幾何原本》為濫觴. 18-19 世紀德國數學泰斗高斯於 1827 年證明瞭關於三維空間曲面的“絕妙定理”,引進了高斯曲率,其學生黎曼於 1854 年奠定了黎曼幾何的基礎,由此定義了黎曼曲率, 從而推廣了高斯曲率. 16 世紀引進複數 z = x + iy. 微積分在複數域的推廣誘導出解析函數的概念,從而產生了黎曼面(例如黎曼球與圈餅)與高維複流形,而與流形的複結構最為吻合的黎曼度量稱為凱勒流形。
古希臘丟番圖方程為以整數為係數的代數方程組。“數學是科學的皇后,而數論是數學的皇后。”是高斯的名言。高斯與黎曼均為近代幾何與數論方面的奠基性人物,而幾何與數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。講者將闡述近來關於某些丟番圖方程的有理點的結果,從而說明解決方法如何涉及凱勒幾何,從而展示幾何在數論上的應用。
莫毅明教授
香港大學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(數學)及數學系講座教授
莫毅明教授為數學家,從事多複變函數論、複微分幾何、代數幾何與算數幾何的研究。1975 年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,1978 年取得耶魯大學碩士學位, 1980 年取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。同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任教,其後歷任哥倫比亞大學及法國巴黎大學教授。1994 年出任香港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。1999 年任香港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。2009 年獲伯格曼獎 。2011 年就任香港大學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席(數學)。2015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。2017 年當選香港科學院院士。2019 年當選美國數學學會會士。2022 年獲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陳省身獎 、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電腦科學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