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用於6G或後6G通信的新型天線設計和技術
用於6G或後6G通信的新型天線設計和技術
香港城市大學

香港城市大學

磁電偶極子 (ME dipole)天線的發明是由陸貴文教授和黃衡博士於2006年6月《國際微波和光學技術雜誌》第一期中發表。雖然目前該雜誌的影響因子只有0.52,但該論文已被引用了483次(Google Scholar),483次(Scopus)。

天線是任何無線通訊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件,沒有它,信號便無法傳輸至大氣中並被接收。 磁電偶極子天線具獨特的性能,包括寬阻抗帶寬、穩定輻射模式、低後瓣、低交叉極化、近乎相同的E面和H面輻射模式及高增益。

這些特點使該天線不受頻率和方向變化的影響。由於其單向性的特點,能量不會向不需要的方向發射,例如,壁掛式或身體上的天線。 

這單向天線由已故的梅冠香教授冠名為磁電偶極子天線,梅教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擁有32年的傑出教研生涯後加入城大。這項發明最初是為第三代(3G)微波頻率的無線通訊而設計,但其寬廣的帶寬亦可適用於4G。

多年來,團隊成員共同及單獨研發以優化技術,研究工作涵蓋毫米波和太赫茲頻段,分別可應用於5G和6G及以上。總體而言,我們在Google上關於磁電偶極子天線和陣列的引用次數超過4250次。以「磁電偶極子」為題的 Google Research 有87.5萬次點擊,證明了該發明的深遠影響。

在全球化下,很多研究員和工程師已應用磁電偶極子天線於實際層面上,包括毫米波5G模組的天線、空間微波成像系統、全球導航衛星系統、微波雷達、醫療感測器和無線電力傳輸。

項目負責部門及負責人: 
陸貴文教授
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

黃衡博士
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

榮獲獎項:
2011國家技術發明獎(二等獎)-項目名稱:多種新型天線的發明, 分析及應用研究
2017 IEEE天線與傳播學會約翰-克勞斯天線獎
2019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-電子信息技術獎

© 2022 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版權所有

Best Author

關注我們
創科遊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