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量衡
長度單位的名稱,很早年代已經產生,上古時都是以人身體的某個部分或某種動作為命名依據的,例如寸、咫、尺、丈、尋、常、仞等。在這些名稱中,尺是長度的基本單位。一尺的長度與一手的長度相約,容易識別,所以古時就有「布手知尺」的說法。
漢代青銅卡尺 東漢銅尺23.3厘米
量 - 是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,稱之為量。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的主要工具,很早年代已經出現,它的單位名稱亦是最複雜的。在《左傳》 、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、《爾雅》等著作中都有客量單位記載,其專用名稱有升、鬥、斛、豆、區、釜、鐘以及溢、掬等等。
秦始皇方升 戰國量器
衡 - 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
古時重量單位有五個,分別為銖、兩、斤、鈞、石。但古代對重量單位說法不一,自《漢書。律醋志》將銖、兩、斤、鈞、石五個單位命名為五權後,名稱就趨向一致,直至唐代再無改變。其進位方法值得一提: 廿四銖為兩、 十六兩為斤、三十斤為鈞、四鈞為石。宋代權衡重量單位名稱自大到小依次為、石、鈞、斤、兩、錢、分、厘、毫、絲、忽。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清,很少改變。